请调频至A人专属电台!!

(以下内容整理于精神科小医生西安线下演讲。感谢兜兜对文案进行了整理和编辑。)尊敬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你们周围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出门永远会迟到,没有一次是准时的;交给他们的任务总是一拖再拖,永远不能按时完成;说他们吧,又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听过你说话。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孩子:他们的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能写完;他们的橡皮、红领巾、铅笔总是弄丢,导致你不得不“批发”给他们;他们的书桌、床总是乱糟糟的,你好像永远也收拾不完。今天我们想与你分享的,就是有关于他们——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人士们的故事。起点/终点我们最初的探索,从试图证明ADHD的优势开始。那,什么是ADHD呢?是调皮的小男孩们吗?成人也会有ADHD吗?他们有什么优势呢?故事的起点和终点,便都围绕着这些群头脑中频频刮起风暴的人——成人ADHD人士展开。第一位来访者喵小曦说,她小的时候甚至都是跳着走路的。她一直是父母眼中“不学无术”的孩子,为了讨论要不要参加高考,家里人还拿出了菜刀。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让家人们看不到未来的孩子,却连续进行了多次创业,是别人口中的“美女木匠”、“小仙女”、“散财童子”。而现在,她是一家公司的创业合伙人,几乎承包了公司所有部门的创意来源...第二位采访者阿清说,上小学时他桌角总有一片白,那是因为他上课总是走神,老师提醒他的粉笔在桌角留下了清擦不去的痕迹;他总是接老师话茬,全班都被逗乐了——当然,老师除外。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并不被老师们喜爱的孩子,在工作中却总是能提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如今工科出身的阿清,在换了多份工作后,获得了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转向去学习了他最爱的心理学。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像他们这样特殊的朋友。我们与20多位成人ADHD伙伴进行了深度访谈,也采访了许多国际和国内的ADHD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我们的足迹遍布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以及北京、重庆、广西、南京等20余个国内城市。这一年中,有上百人直接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们的故事也吸引了近百万人的关注,点亮了全球的关注地图。通过伙伴们自己的话语和专家们的视角,我们逐渐走进了他们的世界。这一年,我们用文字和镜头,短暂地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片段。这一年,无数的小伙伴勇敢地站了出来,讲述了他们自己的故事。我们的受访者中:有人总是迟到,却以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方式弥补——在群里发红包。这也让她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散财童子”;有人在拖延导致任务完不成的时候,会突然爆发神力,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情,宛如一个永不停息的永动机;有人会在感觉错过了什么之后四处打听,甚至在墙上贴满便利贴提醒自己。他们并没有真的因此而变得让人讨厌,甚至反倒会因为他们的幽默、热情,交了很多很多朋友,时而健忘也成为了朋友们眼中可爱的一面。在他们的口中,我们很多次听到了这样的一些描述:“充满创造力”、“对世界保持好奇心”、“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保持童心”、“热爱自由”。小时候的他们也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熊孩子,但长大的他们却成为了产品经理、创业者、媒体人、导演······他们提出充满创意的想法,并且付出了实践;他们仗义直言,写出了互联网爆款文章;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海内外读研、读博......这似乎完美符合我们的当初的设想:ADHD是具有优势的!所以在科研中,我们会说:实验结果支持原始假设,可以得出ADHD是具有独特优势的结论。但,这就是全部的故事吗?缺陷/优势我们真的可以用这些“优势”,概括所有人吗?旅程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一群或多或少与这个群体有关的人:我们是精神心理从业者,平时做科研、写论文,在电脑上敲打着“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我们想知道,这句话真的能代表ADHD吗?我们是徘徊在儿童精神科门诊的成年人,握着那张写着“成人ADHD”的病历,手机上来自家人、同事、朋友的消息一条条弹出来,他们不理解有什么事严重到需要自己带上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帽子。我们想知道,接下来的路到底应该往哪走?这样的我们相遇,并一起想要证明一些什么来告诉世界,也告诉我们自己,即使套上了“成人ADHD”这样一个标签,也不全是坏事。但,项目实施至今,我们看到的远不仅如此。实际上,在访谈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有的人说,我认为我有这样那样的优势,但我不敢说这是ADHD带来的,只是我会这样做而已;也有的人说,我无法想象没有ADHD我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更好还是更差,因为从出生开始我就是这样,ADHD已经和我融为一体。也有人说,我不知道没有ADHD我会怎么样,但我应该会少走很多弯路。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小A从小就患有ADHD,她总是丢东西,上课总是走神,并因此被老师和父母批评。走上工作岗位的小A虽然很努力,依旧容易出错,经常迟到。终于有一天,小A确诊了,一切似乎有了解释,他终于明白,那不是他的错。但当他拿着确诊单告诉父母的时候,换来的不是父母的支持,而是觉得“她努努力就好了”“为了偷懒,说自己是精神病”,甚至背着小A把他的药藏了起来。我们还见过这样的故事:小B妈妈经常被小B的老师批评,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家长要多加管教。为了帮助小B,在查阅资料之后,她带着小B到北京确诊了ADHD。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帮助到小B,但妈妈很快发现,学校的老师并不能接受小B的诊断——老师并不了解ADHD!她甚至会告诉其他孩子:不要和小A玩儿,他有精神病!但即便如此,我想,我们的努力仍然是有意义的。在现代医学中,ADHD代表着一系列基本确定的症状,有公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这样的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让人几乎无法拒绝。但我们所做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缺陷”的形容是有失偏颇的,ADHD的特质更加多样,也的确有积极、正向的一面。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在ADHD的标签中加上了存在优势的可能,同时也告诉更多人:即使是带上“ADHD”的标签也不意味着从此成为了有缺陷的人,而仅仅不再是多数人而已。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更自由地只做我自己,不靠“ADHD”来解释自己的困难,也不靠“ADHD的优势”来增强自己的信心。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更坦然的接受我的每一面,我是神经多样性世界中的一员,更是独一无二的我自己。无论单纯的“缺陷”和“优势”都不足以完整地刻画ADHD,ADHD有自己的挣扎,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但社会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却可以帮助ADHD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我们希望有一天,当我说我有ADHD的时候,就像说我对玉米过敏一样简单。但同时,你也能了解,过敏真的让我很痛苦,但,那并不是我的错。”谢谢大家!文字 | 浮木,柠檬,笑笑,无空,江山修改 | 兜兜审核 | 柠檬制作 | 十三州府图片来源于AI往期文章推荐:https://zhuanlan.zhihu.com/p/688783714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333202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246199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精神科小医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Apr 15, 2024 - 20:00
 0
请调频至A人专属电台!!

(以下内容整理于精神科小医生西安线下演讲。感谢兜兜对文案进行了整理和编辑。)

尊敬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你们周围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出门永远会迟到,没有一次是准时的;交给他们的任务总是一拖再拖,永远不能按时完成;说他们吧,又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听过你说话。

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孩子:他们的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能写完;他们的橡皮、红领巾、铅笔总是弄丢,导致你不得不“批发”给他们;他们的书桌、床总是乱糟糟的,你好像永远也收拾不完。

今天我们想与你分享的,就是有关于他们——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人士们的故事。


起点/终点

我们最初的探索,从试图证明ADHD的优势开始。

那,什么是ADHD呢?是调皮的小男孩们吗?成人也会有ADHD吗?他们有什么优势呢?

故事的起点和终点,便都围绕着这些群头脑中频频刮起风暴的人——成人ADHD人士展开。


第一位来访者喵小曦说,她小的时候甚至都是跳着走路的。她一直是父母眼中“不学无术”的孩子,为了讨论要不要参加高考,家里人还拿出了菜刀。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让家人们看不到未来的孩子,却连续进行了多次创业,是别人口中的“美女木匠”、“小仙女”、“散财童子”。而现在,她是一家公司的创业合伙人,几乎承包了公司所有部门的创意来源...


第二位采访者阿清说,上小学时他桌角总有一片白,那是因为他上课总是走神,老师提醒他的粉笔在桌角留下了清擦不去的痕迹;他总是接老师话茬,全班都被逗乐了——当然,老师除外。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并不被老师们喜爱的孩子,在工作中却总是能提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如今工科出身的阿清,在换了多份工作后,获得了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转向去学习了他最爱的心理学。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像他们这样特殊的朋友。我们与20多位成人ADHD伙伴进行了深度访谈,也采访了许多国际和国内的ADHD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我们的足迹遍布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以及北京、重庆、广西、南京等20余个国内城市。这一年中,有上百人直接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们的故事也吸引了近百万人的关注,点亮了全球的关注地图。

通过伙伴们自己的话语和专家们的视角,我们逐渐走进了他们的世界。这一年,我们用文字和镜头,短暂地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片段。这一年,无数的小伙伴勇敢地站了出来,讲述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的受访者中:

有人总是迟到,却以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方式弥补——在群里发红包。这也让她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散财童子”;有人在拖延导致任务完不成的时候,会突然爆发神力,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情,宛如一个永不停息的永动机;有人会在感觉错过了什么之后四处打听,甚至在墙上贴满便利贴提醒自己。他们并没有真的因此而变得让人讨厌,甚至反倒会因为他们的幽默、热情,交了很多很多朋友,时而健忘也成为了朋友们眼中可爱的一面。

在他们的口中,我们很多次听到了这样的一些描述:

“充满创造力”、“对世界保持好奇心”、“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保持童心”、“热爱自由”。

小时候的他们也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熊孩子,但长大的他们却成为了产品经理、创业者、媒体人、导演······他们提出充满创意的想法,并且付出了实践;他们仗义直言,写出了互联网爆款文章;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海内外读研、读博......

这似乎完美符合我们的当初的设想:ADHD是具有优势的!所以在科研中,我们会说:实验结果支持原始假设,可以得出ADHD是具有独特优势的结论。

但,这就是全部的故事吗?

缺陷/优势

我们真的可以用这些“优势”,概括所有人吗?

旅程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一群或多或少与这个群体有关的人:

我们是精神心理从业者,平时做科研、写论文,在电脑上敲打着“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是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

我们想知道,这句话真的能代表ADHD吗?

我们是徘徊在儿童精神科门诊的成年人,握着那张写着“成人ADHD”的病历,手机上来自家人、同事、朋友的消息一条条弹出来,他们不理解有什么事严重到需要自己带上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帽子。

我们想知道,接下来的路到底应该往哪走?这样的我们相遇,并一起想要证明一些什么来告诉世界,也告诉我们自己,即使套上了“成人ADHD”这样一个标签,也不全是坏事。

但,项目实施至今,我们看到的远不仅如此。

实际上,在访谈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有的人说,我认为我有这样那样的优势,但我不敢说这是ADHD带来的,只是我会这样做而已;也有的人说,我无法想象没有ADHD我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更好还是更差,因为从出生开始我就是这样,ADHD已经和我融为一体。也有人说,我不知道没有ADHD我会怎么样,但我应该会少走很多弯路。

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小A从小就患有ADHD,她总是丢东西,上课总是走神,并因此被老师和父母批评。走上工作岗位的小A虽然很努力,依旧容易出错,经常迟到。终于有一天,小A确诊了,一切似乎有了解释,他终于明白,那不是他的错。但当他拿着确诊单告诉父母的时候,换来的不是父母的支持,而是觉得“她努努力就好了”“为了偷懒,说自己是精神病”,甚至背着小A把他的药藏了起来。

我们还见过这样的故事:

小B妈妈经常被小B的老师批评,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家长要多加管教。为了帮助小B,在查阅资料之后,她带着小B到北京确诊了ADHD。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帮助到小B,但妈妈很快发现,学校的老师并不能接受小B的诊断——老师并不了解ADHD!她甚至会告诉其他孩子:不要和小A玩儿,他有精神病!

但即便如此,我想,我们的努力仍然是有意义的。

在现代医学中,ADHD代表着一系列基本确定的症状,有公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这样的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让人几乎无法拒绝。但我们所做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缺陷”的形容是有失偏颇的,ADHD的特质更加多样,也的确有积极、正向的一面。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在ADHD的标签中加上了存在优势的可能,同时也告诉更多人:即使是带上“ADHD”的标签也不意味着从此成为了有缺陷的人,而仅仅不再是多数人而已。

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更自由地只做我自己,不靠“ADHD”来解释自己的困难,也不靠“ADHD的优势”来增强自己的信心。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更坦然的接受我的每一面,我是神经多样性世界中的一员,更是独一无二的我自己。

无论单纯的“缺陷”和“优势”都不足以完整地刻画ADHD,ADHD有自己的挣扎,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但社会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却可以帮助ADHD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我们希望有一天,当我说我有ADHD的时候,就像说我对玉米过敏一样简单。但同时,你也能了解,过敏真的让我很痛苦,但,那并不是我的错。

谢谢大家!


文字 | 浮木,柠檬,笑笑,无空,江山

修改 | 兜兜

审核 | 柠檬

制作 | 十三州府

图片来源于AI


往期文章推荐:zhuanlan.zhihu.com/p/68zhuanlan.zhihu.com/p/66zhuanlan.zhihu.com/p/68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精神科小医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

李芷晴 https://tszchin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