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画的太丑了,画不下去怎么办?

01·现象刚开始画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画得比较开心。哪怕是在纸上随意涂鸦,也挺有趣的,因为你没有什么审美概念,无知者无畏——你享受的是涂鸦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慢慢的,你开始纠结自己的形状画得不太像;颜色也不太好看;结构也不对,你开始觉得自己画得太丑了,太垃圾了……于是你就不敢画了,画不下去了。无知者无畏,而当你知道一点点技巧之后,反而变得畏惧起来。这是很多最终放弃画画的同学,都经历过的学画历程。02·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初学者会很容易接触到一些过于狭隘的审美引导,或者说,我们很多人自己本身也携带着一些对于画画的狭隘理解。你虽然接触了一些所谓“初学者必学”的绘画技巧,不过你要知道的是:虽然它们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技巧当成是唯一审美的标准。千万不要觉得一定得达到这些标准才是好画,否则你会一不小心就走入一条绘画学习路上的死胡同。比如说,我见过有很多初学者会以【透视】是否准确来评判一张画的好坏:也有初学者以【写实】与否来评判一张画的好坏:还有同学以【结构】是否准确来评判一张画的好坏:诸如此类的审美偏见还有很多。说实话,这些偏见背后的动机,与形成这种动机的原因,我大致是知道怎么形成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把画画这么好玩、这么自由的东西,强行丢入到一个狭隘的评分考场,这依然是很可笑的。对画面进行技巧性的评分,或许是他们仅存的安全感来源。但这也导致初学者陷入了一个很糟糕的偏见的困境。如果你也对绘画产生了一种单一的、僵化的审美倾向——要么你会因为觉得绘画越来越枯燥,或者难度越来越大而放弃绘画;要么你会很容易变成一个审美很狭隘的人,你的绘画世界也会变得很狭小。我想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你原本学习绘画时想要的吧。为了保护好我们对画画的【内驱力】,也为了保护好我们每个人独有的【创造力】,我们需要接触与学习【开放性的审美】。03·开放性审美什么是开放性审美呢?在和贝塔老师讨论了之后,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解释:它是一种【多元】的、【千人千面】的审美方式。事物很少有美丑之分,多数情况,只是大家在【不同的欣赏角度】下造成的【趣味不同】而已。这些抽象的感觉大家听着可能还是有点宽泛,那么下面我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开放性审美的趣味。比如说,在美术史中,对写实的理解也是非常多元的,我这里挑两个有趣的例子给大家分享一下:a·在古埃及的绘画中:写实,是把物体的全貌画出来,每一个都不能落下。因为他们相信人死后还会在冥界继续生活。为了让自己永生不灭,在画面上,他们尽量画全每一个部分,他们认为如果漏掉了哪里没画,死后画中人在另一个世界也会缺胳膊少腿。所以你会看到,他们为了达到他们理解的写实,会把人物身体的各个部位用最能展现它们完整性的角度来画,完全不管透视、比例、角度的准确性:看看他们画的人:头部画的是侧面的——因为头的侧面能最完整的呈现人的轮廓特征形;眼睛是正面角度的——因为他们觉得正面角度能最完整看清楚眼睛的轮廓形,所以眼睛全都这么画;身体是正面的——因为正面的身体才能完整呈现四肢;腿和脚又是侧面的——因为只有侧面,才能完整呈现脚掌的形状。(仿佛他们想要向神明展示清楚每一部分,希望神明不要看漏了。)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发现,人物的双腿、双脚都是一样长的,并没有因为动态角度与透视的变化而产生近大远小的效果。古埃及人的“写实”,是追求【人的完整性】,而不是这个人看起来像不像。这也是一张透视与视角很奇怪的画,中间池塘是俯视图视角,但周围的树却是侧视图视角: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最适合展示中间的池塘全貌的,是俯视图,而最适合展示树的形态的,则是侧视图:当你能够理解了古埃及人在意的“写实”的时候,你就能试着欣赏他们的趣味了。b·在中世纪绘画中:写实,是如实地把故事或人的情感画出来。很多人看西方中世纪时期的画,第一印象就是“丑”: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中世纪的艺术家,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也不在乎画得美不美。他们在乎的是——要忠实地向教友表述宗教故事。中世纪的欧洲是被基督教庇护的欧洲,画家们是需要服务于宗教宣传这个目的的。在下面这张画中,画家想重点表现的是这位圣徒(福音书的作者圣马太)奋笔直书的激动情绪,他似乎想描绘在那个重要的时刻中,圣马太的真实情感:为此,画家不惜把衣服都画得皱巴巴的,形成一种“紧张”的真实;笨拙的大手与双眼,也显得很“不写实”,但却是为了体现圣马太的真挚与虔诚,很好的表现了情绪的“真实”;甚至空气与头发也因此跟着一起“激动”起来。埃及人大画他们【知道】(knew)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saw)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felt)到的东西。上面这一段话摘抄自——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为了便于理解,这段话里面的“大画”,我猜测译者(范景中先生)是想表达“大画特画”的意思)举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保持开放性的审美,是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的趣味】的。在这种【尊重多样性趣味】 的观念推动下,尊重的不仅是多样性的美,还包括了尊重【独特的自己】。我们会更容易产生对画画的【内驱力】,也更容易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长更远。04·速写角度的【开放性审美】上面给大家讲了【开放性的审美】的重要性。最近我和贝塔老师的主要工作是速写课的研发。因为速写便于记录生活,我们通过速写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感受的痕迹。所以我想从我和贝塔老师更熟悉也更喜欢的速写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具体的案例子,让大家看看一些“画得丑”的作者们,他们是如何通过速写,来表现多样性的趣味的。本次分享的是我们俩收藏的一些速写类书籍和画册,我把它分成两大类:a.用速写的方式记录生活【故事】1·王烁的《门先生》、《拜师记》、《夜月》用非常“潦草”的绘画手法,去记录自己的故事,画不出来的话,或者不想画了,就用文字在旁边做补充,目的在于怎样去记录生活,文字和画一起上:在他的画里,他不会关注画得好不好看,或者像不像。他更在乎一种【放松】【闲适】的趣味有没有被传达出来。悠然自得的感觉,似乎就是作者王烁想要传达的态度。2·智海的《图书馆》、《我和我圣人》智海的这两册作品记录的是自己过去二十多年的梦境:你看,里面很多画面其实画得很“儿童画”,这种“拙朴”的感觉,不会给人一种「高技巧」的距离感。我想恰恰是这种“低技巧”的作画方式,才能够和同样也是“画渣”的我们产生共鸣的原因吧。3·花松(应该是这个名字吧)的两册小画这个作者是用4格漫画来作画,故事性较弱,用看上去似乎很笨拙的线条描绘一些日常的小感受。比如有他(她)某次的迷路,有收到信的快乐,还有在公交车上惬意的独处感受......笨拙的画风,细腻的生活体验,作者传达给我一种很舒适与亲和的感觉。b.用速写的方式记录生活【感受】下面介绍的,是更偏单幅作品的一些速写,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做过多文字介绍了,我选择的这些,大多都是“一般意义上画得笨拙”,但趣味十足的作者。4·大卫·霍克尼的《约克郡》水彩本这是我见过的大卫·霍克尼出版的少有的水彩速写本,一点都不炫技。你能看到这位大师在本子上修修改改,随意涂鸦。这种随意的涂鸦,反而让作为观众的我放下了技巧包袱,透过各种“错误”的笔触,我能感受到他在旅途的悠闲,开心。5·达霍斯画的上海的《花》达霍斯的这个速写本画的是她从西班牙来上海的一年多时间里,走街串巷时看到的上海各个弄堂里面的花花草草。我也说不清楚这些速写哪里好,但每次有朋友来,我都会介绍他们看看这本速写册子,可能打动我的就是这些花的【多样性】吧。6·潘行健的《走出画室》潘行健的这本书记录了他年轻时用速写画的一些广东南边的乡间与工厂的故事:书中的文字与速写都很生动,可见他是一个非常热爱速写,热爱生活的人。7·黄海欣的《在公园》、《NOW IS THE FAST》我很喜欢黄海欣的这两本册子。画得很松散,线条很随意,很舒服,能看出作者应该是个很轻松的人。8·饶平如的《平如美棠》这是一位黄埔军校毕业的老爷爷画的回忆录,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与爱人“美棠”的故事:这个老爷爷以前没学过画画,但那又如何呢?脑袋里有那么多美好的瞬间想要记录,可以慢慢学,边学边画。画画是为人的表达服务的,从饶平如老爷爷的画作里,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画画技巧不是最重要的。好了,我把8位作者的画都大致介绍了一遍,你如果回头再看他们的画,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画,初看的时候,根本不会多瞟一眼,但当你稍微静下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后,就像看古埃及和中世纪的画一样,越看越有意思!最后再回到文章标题:画得太丑了,画不下去怎么办?我觉得通过上面大量的作品展示,我已经给出了我的答案:那就是不要陷入狭隘的审美里去,因为每个作者在意的「美」都不一样。不要小看了画画,更不要小看了自己。美是多种多样的,你的审美就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开篇说的:事物很少有美丑之分,多数情况,只是大家在【不同的欣赏角度】下造成的【趣味不同】而已。去打开自己的审美视野,去认识与观察自己,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与独特的表达方式。讲到这里,最后再给我们【野望绘画】推出的速写基础课做个小小的推广。我和贝塔老师正是出于激发个性,展现多样性的目的创立了野望绘画;贝塔老师也是基于「创作表达能力」而设计了这套速写基础课。如果你觉得我们的绘画理念是你认可的,恰好你又对速写、对记录生活感兴趣,可以来这里看看我们的课程介绍⬇️:速写课|开课介绍!最后推荐两个可以增强大家审美开放性的小建议;1·适当读一些艺术史相关的书籍。我推荐的是这两本:《艺术的故事》、《詹森艺术史》。2·逛一些好艺术与绘画展览。目前我还蛮推荐一些国内大一点的城市经常举办的【艺术市集】、【艺术书展】的。还有上海,北京的一些美术馆不定期会更新一些好展览。再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周磊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感觉自己画的很丑怎么办? 画得太丑怎么办?

Dec 12, 2023 - 22:00
 0  34
觉得自己画的太丑了,画不下去怎么办?

01·现象

刚开始画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画得比较开心。哪怕是在纸上随意涂鸦,也挺有趣的,因为你没有什么审美概念,无知者无畏——你享受的是涂鸦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慢慢的,你开始纠结自己的形状画得不太像;颜色也不太好看;结构也不对,你开始觉得自己画得太丑了,太垃圾了……于是你就不敢画了,画不下去了。

无知者无畏,而当你知道一点点技巧之后,反而变得畏惧起来。

这是很多最终放弃画画的同学,都经历过的学画历程。


02·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初学者会很容易接触到一些过于狭隘的审美引导,或者说,我们很多人自己本身也携带着一些对于画画的狭隘理解。

你虽然接触了一些所谓“初学者必学”的绘画技巧,不过你要知道的是:虽然它们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技巧当成是唯一审美的标准。千万不要觉得一定得达到这些标准才是好画,否则你会一不小心就走入一条绘画学习路上的死胡同。

比如说,我见过有很多初学者会以【透视】是否准确来评判一张画的好坏:

也有初学者以【写实】与否来评判一张画的好坏:

还有同学以【结构】是否准确来评判一张画的好坏:

诸如此类的审美偏见还有很多。

说实话,这些偏见背后的动机,与形成这种动机的原因,我大致是知道怎么形成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把画画这么好玩、这么自由的东西,强行丢入到一个狭隘的评分考场,这依然是很可笑的。

对画面进行技巧性的评分,或许是他们仅存的安全感来源。但这也导致初学者陷入了一个很糟糕的偏见的困境。

如果你也对绘画产生了一种单一的、僵化的审美倾向——要么你会因为觉得绘画越来越枯燥,或者难度越来越大而放弃绘画;要么你会很容易变成一个审美很狭隘的人,你的绘画世界也会变得很狭小。我想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你原本学习绘画时想要的吧。

为了保护好我们对画画的【内驱力】,也为了保护好我们每个人独有的【创造力】,我们需要接触与学习【开放性的审美】。



03·开放性审美


什么是开放性审美呢?

在和贝塔老师讨论了之后,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解释:

它是一种【多元】的、【千人千面】的审美方式。事物很少有美丑之分,多数情况,只是大家在【不同的欣赏角度】下造成的【趣味不同】而已。


这些抽象的感觉大家听着可能还是有点宽泛,那么下面我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开放性审美的趣味。

比如说,在美术史中,对写实的理解也是非常多元的,我这里挑两个有趣的例子给大家分享一下:


a·在古埃及的绘画中:

写实,是把物体的全貌画出来,每一个都不能落下。

因为他们相信人死后还会在冥界继续生活。为了让自己永生不灭,在画面上,他们尽量画全每一个部分,他们认为如果漏掉了哪里没画,死后画中人在另一个世界也会缺胳膊少腿。

所以你会看到,他们为了达到他们理解的写实,会把人物身体的各个部位用最能展现它们完整性的角度来画,完全不管透视、比例、角度的准确性:

看看他们画的人:

头部画的是侧面的——因为头的侧面能最完整的呈现人的轮廓特征形;

眼睛是正面角度的——因为他们觉得正面角度能最完整看清楚眼睛的轮廓形,所以眼睛全都这么画;

身体是正面的——因为正面的身体才能完整呈现四肢;

腿和脚又是侧面的——因为只有侧面,才能完整呈现脚掌的形状。(仿佛他们想要向神明展示清楚每一部分,希望神明不要看漏了。)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发现,人物的双腿、双脚都是一样长的,并没有因为动态角度与透视的变化而产生近大远小的效果。

古埃及人的“写实”,是追求【人的完整性】,而不是这个人看起来像不像。

这也是一张透视与视角很奇怪的画,中间池塘是俯视图视角,但周围的树却是侧视图视角:

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最适合展示中间的池塘全貌的,是俯视图,而最适合展示树的形态的,则是侧视图:

当你能够理解了古埃及人在意的“写实”的时候,你就能试着欣赏他们的趣味了。


b·在中世纪绘画中:

写实,是如实地把故事或人的情感画出来。

很多人看西方中世纪时期的画,第一印象就是“丑”: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中世纪的艺术家,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也不在乎画得美不美。他们在乎的是——要忠实地向教友表述宗教故事。中世纪的欧洲是被基督教庇护的欧洲,画家们是需要服务于宗教宣传这个目的的。

在下面这张画中,画家想重点表现的是这位圣徒(福音书的作者圣马太)奋笔直书的激动情绪,他似乎想描绘在那个重要的时刻中,圣马太的真实情感:

为此,画家不惜把衣服都画得皱巴巴的,形成一种“紧张”的真实;笨拙的大手与双眼,也显得很“不写实”,但却是为了体现圣马太的真挚与虔诚,很好的表现了情绪的“真实”;甚至空气与头发也因此跟着一起“激动”起来。

埃及人大画他们【知道】(knew)确实存在的东西;

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saw)的东西;

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felt)到的东西。

上面这一段话摘抄自——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为了便于理解,这段话里面的“大画”,我猜测译者(范景中先生)是想表达“大画特画”的意思)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保持开放性的审美,是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的趣味】的。

在这种【尊重多样性趣味】 的观念推动下,尊重的不仅是多样性的美,还包括了尊重【独特的自己】。我们会更容易产生对画画的【内驱力】,也更容易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04·速写角度的【开放性审美】


上面给大家讲了【开放性的审美】的重要性。

最近我和贝塔老师的主要工作是速写课的研发。

因为速写便于记录生活,我们通过速写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感受的痕迹。

所以我想从我和贝塔老师更熟悉也更喜欢的速写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具体的案例子,让大家看看一些“画得丑”的作者们,他们是如何通过速写,来表现多样性的趣味的。

本次分享的是我们俩收藏的一些速写类书籍和画册,我把它分成两大类:

a.用速写的方式记录生活【故事】


1·王烁的《门先生》、《拜师记》、《夜月》

用非常“潦草”的绘画手法,去记录自己的故事,画不出来的话,或者不想画了,就用文字在旁边做补充,目的在于怎样去记录生活,文字和画一起上:

在他的画里,他不会关注画得好不好看,或者像不像。他更在乎一种【放松】【闲适】的趣味有没有被传达出来。悠然自得的感觉,似乎就是作者王烁想要传达的态度。


2·智海的《图书馆》、《我和我圣人》

智海的这两册作品记录的是自己过去二十多年的梦境:

你看,里面很多画面其实画得很“儿童画”,这种“拙朴”的感觉,不会给人一种「高技巧」的距离感。我想恰恰是这种“低技巧”的作画方式,才能够和同样也是“画渣”的我们产生共鸣的原因吧。

3·花松(应该是这个名字吧)的两册小画

这个作者是用4格漫画来作画,故事性较弱,用看上去似乎很笨拙的线条描绘一些日常的小感受。

比如有他(她)某次的迷路,有收到信的快乐,还有在公交车上惬意的独处感受......

笨拙的画风,细腻的生活体验,作者传达给我一种很舒适与亲和的感觉。



b.用速写的方式记录生活【感受】


下面介绍的,是更偏单幅作品的一些速写,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做过多文字介绍了,我选择的这些,大多都是“一般意义上画得笨拙”,但趣味十足的作者。

4·大卫·霍克尼的《约克郡》水彩本

这是我见过的大卫·霍克尼出版的少有的水彩速写本,一点都不炫技。

你能看到这位大师在本子上修修改改,随意涂鸦。这种随意的涂鸦,反而让作为观众的我放下了技巧包袱,透过各种“错误”的笔触,我能感受到他在旅途的悠闲,开心。

5·达霍斯画的上海的《花》

达霍斯的这个速写本画的是她从西班牙来上海的一年多时间里,走街串巷时看到的上海各个弄堂里面的花花草草。

我也说不清楚这些速写哪里好,但每次有朋友来,我都会介绍他们看看这本速写册子,可能打动我的就是这些花的【多样性】吧。

6·潘行健的《走出画室》

潘行健的这本书记录了他年轻时用速写画的一些广东南边的乡间与工厂的故事:

书中的文字与速写都很生动,可见他是一个非常热爱速写,热爱生活的人。

7·黄海欣的《在公园》、《NOW IS THE FAST》

我很喜欢黄海欣的这两本册子。

画得很松散,线条很随意,很舒服,能看出作者应该是个很轻松的人。

8·饶平如的《平如美棠》

这是一位黄埔军校毕业的老爷爷画的回忆录,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与爱人“美棠”的故事:

这个老爷爷以前没学过画画,但那又如何呢?脑袋里有那么多美好的瞬间想要记录,可以慢慢学,边学边画。画画是为人的表达服务的,从饶平如老爷爷的画作里,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画画技巧不是最重要的。

好了,我把8位作者的画都大致介绍了一遍,你如果回头再看他们的画,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画,初看的时候,根本不会多瞟一眼,但当你稍微静下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后,就像看古埃及和中世纪的画一样,越看越有意思!



最后再回到文章标题:画得太丑了,画不下去怎么办?

我觉得通过上面大量的作品展示,我已经给出了我的答案:

那就是不要陷入狭隘的审美里去,因为每个作者在意的「美」都不一样。不要小看了画画,更不要小看了自己。美是多种多样的,你的审美就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开篇说的:

事物很少有美丑之分,多数情况,只是大家在【不同的欣赏角度】下造成的【趣味不同】而已。

去打开自己的审美视野,去认识与观察自己,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与独特的表达方式。

讲到这里,最后再给我们【野望绘画】推出的速写基础课做个小小的推广。

我和贝塔老师正是出于激发个性,展现多样性的目的创立了野望绘画;贝塔老师也是基于「创作表达能力」而设计了这套速写基础课。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绘画理念是你认可的,恰好你又对速写、对记录生活感兴趣,可以来这里看看我们的课程介绍⬇️:速写课|开课介绍!

最后推荐两个可以增强大家审美开放性的小建议;

1·适当读一些艺术史相关的书籍。我推荐的是这两本:《艺术的故事》、《詹森艺术史》。

2·逛一些好艺术与绘画展览。目前我还蛮推荐一些国内大一点的城市经常举办的【艺术市集】、【艺术书展】的。还有上海,北京的一些美术馆不定期会更新一些好展览。

再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周磊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感觉自己画的很丑怎么办?
画得太丑怎么办?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

李芷晴 https://tszchin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