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丘 2》怎么样,符合你的预期吗?

谈剧情的已经很多了,我谈谈里面的细节,就是沙虫,沙虫的设定很有意思,感觉像是鳃曳动物门、环节动物门以及脊索动物门之下的圆口纲的一个综合体,所有的特征都能从这些动物身上找到原型,但感觉却没有一个单一的原型。我都想要官方出一个沙虫系列的伪纪录片了——探索沙虫巢穴,沙虫的繁殖和生活,为什么沙虫的排泄物能最后变成“香料”······从拍一个冒险式的伪纪录片应该都能卖一大波票吧?以下是我对沙虫原型的理解:一、鳃曳动物门鳃曳动物门(Priapulida)的动物们主要生活在靠近两极的海底泥沙中,体长在0.2~39厘米之间,长着一副蠕虫形态,而且口中也长满了尖牙,可能是在形态上和沙虫最相似的地球生物了。不过它们虽然也有体环,但身体却不分节,而且虽然也是食肉动物,但大部分种类都是滤食性,只有少数会主动捕食,跟在沙下四处游走的凶猛沙虫气质不符,因此只能说有60%相似吧~二、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可能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沿海常见)都属于环节动物。它们身体是分节的,而且其中的许多身体巨大,还有一些更是具有凶猛的捕食习性。比如在澳洲的一种蚯蚓(Megascolides australis),其体长最长可达3m。而另一种生活在海底的环节动物——拟鳞磷沙蚕(也被称为博比特虫,Eunice aphroditois),其不仅体长也可达到3m之巨,而且还具有凶猛的捕食习性。它们会隐藏在海底的泥沙之下,通过触角感受水流和温度的细微变化从而追踪猎物的踪迹,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快速窜起,咬向猎物,并随后将猎物拖到沙砾之下的巢穴中,其速度与咬合力有时甚至会将猎物咬成两段。博比特虫捕食过程视频来源:YouTube/Science News这种动物分布比较广泛,在我国的青岛,舟山等沿海城市附近的海底也能发现。此前还曾有过报道说博比特虫的幼虫隐藏在海底珊瑚或岩石缝隙中,然后被喜欢在海边寻找“活石”放进自家水族箱中造景的人带回家,但结果就是它们昼伏夜出,不断捕猎水族箱中的鱼类,让它们“神秘”消失,养到最后一无所有的情况。博比特虫的这种习性就与沙虫捕猎时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环节动物的问题是,它们都没有牙,即使是凶猛如博比特虫,它也只有颚而不是口中密密麻麻的牙齿。而考虑到牙口,沙虫的牙齿形态可能还参考了属于脊索动物门圆口纲的七鳃鳗。三、七鳃鳗圆口纲的动物都是无颌动物——换句话说,就是有口但没下巴,因此无法像我们一样咀嚼,只能时刻张着嘴,想象一下我们时刻张着嘴的形象,也就能理解圆口纲这个名称的来历了。在数亿年前,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的古老的无颌鱼可能是一种滤食动物,它们时刻不停游动,依靠水流过滤水中的有机物,但经过漫长演化后,目前剩下的无颌鱼都是寄生或半寄生生物,依靠一口尖牙挂在鱼类或龟类身上吸血为生。而且除了以上几点相似性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在地球演化史上,这些蠕虫一样的生物也曾经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就跟沙虫在沙丘星上一样。四、底质革命在寒武纪之前以及寒武纪早期,宜居的海底几乎完全被微生物藻席所覆盖,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我们在现代也能见到,它们其实就是许多微生物和藻类一层又一层生长在海底泥沙之上,形成的形似垫子或席子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微生物藻席。它们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存在,并遗留下大量的化石,我们将这些化石称为叠层石。但微生物藻席带来的问题就是藻席之下几乎是完全缺氧的,这使得那时候的生物们只能集中在有限的海底表面生活。但是随着那些打洞的蠕虫状生物的出现,比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鳃曳动物门的动物就在那时候出现了,它们向下打洞时会混合海底表层与深层的沉积物,让海底的深层也充满氧气,这无疑极大扩展了当时生物的生存范围(从海底表面到海底深处),带来了新的生态系统和生存竞争的方式。所以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电影,世界观很有趣,但是要是能补充一下讲讲沙虫是怎么突然来到沙丘星,怎么演化,怎么适应,排泄物到底是怎么变异才会成为“香料”前体,这就会更有趣一点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地星引力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2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电影《沙丘 2》好不好看? 电影《沙丘 2》到底表达了什么?

Mar 11, 2024 - 16:00
 0  69
电影《沙丘 2》怎么样,符合你的预期吗?

谈剧情的已经很多了,我谈谈里面的细节,就是沙虫,沙虫的设定很有意思,感觉像是鳃曳动物门环节动物门以及脊索动物门之下的圆口纲的一个综合体,所有的特征都能从这些动物身上找到原型,但感觉却没有一个单一的原型。我都想要官方出一个沙虫系列的伪纪录片了——探索沙虫巢穴,沙虫的繁殖和生活,为什么沙虫的排泄物能最后变成“香料”······从拍一个冒险式的伪纪录片应该都能卖一大波票吧?


以下是我对沙虫原型的理解:

一、鳃曳动物门

鳃曳动物门(Priapulida)的动物们主要生活在靠近两极的海底泥沙中,体长在0.2~39厘米之间,长着一副蠕虫形态,而且口中也长满了尖牙,可能是在形态上和沙虫最相似的地球生物了。不过它们虽然也有体环,但身体却不分节,而且虽然也是食肉动物,但大部分种类都是滤食性,只有少数会主动捕食,跟在沙下四处游走的凶猛沙虫气质不符,因此只能说有60%相似吧~

二、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可能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沿海常见)都属于环节动物。它们身体是分节的,而且其中的许多身体巨大,还有一些更是具有凶猛的捕食习性。比如在澳洲的一种蚯蚓(Megascolides australis),其体长最长可达3m。

而另一种生活在海底的环节动物——拟鳞磷沙蚕(也被称为博比特虫,Eunice aphroditois),其不仅体长也可达到3m之巨,而且还具有凶猛的捕食习性。它们会隐藏在海底的泥沙之下,通过触角感受水流和温度的细微变化从而追踪猎物的踪迹,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快速窜起,咬向猎物,并随后将猎物拖到沙砾之下的巢穴中,其速度与咬合力有时甚至会将猎物咬成两段。

博比特虫捕食过程

视频来源:YouTube/Science News

这种动物分布比较广泛,在我国的青岛,舟山等沿海城市附近的海底也能发现。此前还曾有过报道说博比特虫的幼虫隐藏在海底珊瑚或岩石缝隙中,然后被喜欢在海边寻找“活石”放进自家水族箱中造景的人带回家,但结果就是它们昼伏夜出,不断捕猎水族箱中的鱼类,让它们“神秘”消失,养到最后一无所有的情况。博比特虫的这种习性就与沙虫捕猎时的情况非常相似。

但是环节动物的问题是,它们都没有牙,即使是凶猛如博比特虫,它也只有颚而不是口中密密麻麻的牙齿。而考虑到牙口,沙虫的牙齿形态可能还参考了属于脊索动物门圆口纲的七鳃鳗。

三、七鳃鳗

圆口纲的动物都是无颌动物——换句话说,就是有口但没下巴,因此无法像我们一样咀嚼,只能时刻张着嘴,想象一下我们时刻张着嘴的形象,也就能理解圆口纲这个名称的来历了。

在数亿年前,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的古老的无颌鱼可能是一种滤食动物,它们时刻不停游动,依靠水流过滤水中的有机物,但经过漫长演化后,目前剩下的无颌鱼都是寄生或半寄生生物,依靠一口尖牙挂在鱼类或龟类身上吸血为生。

而且除了以上几点相似性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在地球演化史上,这些蠕虫一样的生物也曾经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就跟沙虫在沙丘星上一样。

四、底质革命

在寒武纪之前以及寒武纪早期,宜居的海底几乎完全被微生物藻席所覆盖,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我们在现代也能见到,它们其实就是许多微生物和藻类一层又一层生长在海底泥沙之上,形成的形似垫子或席子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微生物藻席。它们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存在,并遗留下大量的化石,我们将这些化石称为叠层石。

但微生物藻席带来的问题就是藻席之下几乎是完全缺氧的,这使得那时候的生物们只能集中在有限的海底表面生活。但是随着那些打洞的蠕虫状生物的出现,比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鳃曳动物门的动物就在那时候出现了,它们向下打洞时会混合海底表层与深层的沉积物,让海底的深层也充满氧气,这无疑极大扩展了当时生物的生存范围(从海底表面到海底深处),带来了新的生态系统和生存竞争的方式。


所以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电影,世界观很有趣,但是要是能补充一下讲讲沙虫是怎么突然来到沙丘星,怎么演化,怎么适应,排泄物到底是怎么变异才会成为“香料”前体,这就会更有趣一点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地星引力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2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电影《沙丘 2》好不好看?
电影《沙丘 2》到底表达了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

李芷晴 https://tszchin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