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电动汽车之后 中国企业想要主导AI自动驾驶
2024-09-11T21:34:52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如今,它正试图在自动驾驶领域重演这一壮举。 在迈向完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在驾驶辅助软件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既有像小鹏汽车这样的初创公司,也有华为等技术巨头。为加速创新并降低成本,这些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驾驶行为,引导车辆处理各种交通状况。不过,目前最新的驾驶辅助系统仍需司机保持警觉,并在必要时接管车辆。 尽管中国的这类技术在美国尚未广泛应用,但美国政府对其审查力度正逐步加大。美国政府正调查配备中国软件、能够监控司机并联网的车辆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中国希望实现其成为全球汽车强国的目标,主导这些技术至关重要,这也将对西方和日本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在美国,特斯拉在消费市场的驾驶辅助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相比而言,中国则拥有一些有利条件,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加快技术进展。 中国市场上约有一半的新车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依赖复杂的车载计算机来进行瞬时决策,这需要大量电力。而电动车辆相比汽油车的铅酸电池,能提供更为稳定的电力供应。 此外,许多中国消费者精通科技,但驾驶经验相对较少,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将车辆控制权交给电脑。根据普华永道(PwC)去年的一项调查,8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接受不需要人工操作或监督的自动驾驶,而美国消费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9%。无论是驾驶辅助系统,还是自动驾驶出租车,都是向完全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步骤。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指导方针,促进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地方政府非常愿意帮助企业测试这项技术。他说:“中国的整个生态系统旨在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特斯拉启示 从简约的车内设计到直销模式,特斯拉一直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灵感来源。如今,它在驾驶辅助技术方面也发挥了类似的作用。不过这次,特斯拉的最新技术尚未在中国推出。特斯拉在9月5日表示,目标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将其技术引入中国市场。 特斯拉和中国企业都致力于研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端到端”驾驶辅助技术。这种技术无需依赖高清地图和预设规则,而是通过单一人工智能模型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决定驾驶行为。通过对人类驾驶数据的训练,系统能在理论上自动应对新的道路和情景,尽管业内人士认为,在少见的驾驶情况下,安全性仍然是个挑战。 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公司正大力推进这一领域。小鹏汽车在今年5月推出了自家的端到端驾驶技术,首款使用端到端驾驶软件的比亚迪SUV将于今年上市,而蔚来也计划推出类似技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新车中,超过一半配备了L2和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L2级别的技术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处理转向、加速和刹车,但驾驶员仍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没有取代人类驾驶员 小鹏表示,其端到端驾驶系统已经在中国道路上测试了约640万公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一辆装有该系统的小鹏汽车售价仅为22,000美元。 最近在广州的一次试驾中,一名小鹏员工在十几公里的行程中多次接管车辆。在繁忙的市区道路和较为安静的小巷中行驶时,汽车曾多次遇到需要人工介入的情况。有一次,车辆在尝试左转时,尽管左转信号灯是红灯,仍缓慢向前移动,直到驾驶员接管控制。小鹏的一位发言人解释说,当驾驶员接手时,车辆仍处于左转待转区内。 在大部分行程中,车辆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行驶,最高时速约70公里。刹车和平稳转向的表现令人满意。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表示:“这项技术并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帮助驾驶员减轻疲劳。”小鹏每年在人工智能计算和人才招聘方面的投入达到5亿美元,占其研发预算的三分之二。 由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美国消费者暂时还无法体验中国的驾驶辅助技术。不过,小鹏计划将其软件推向其他海外市场。 美国对中国先进芯片的出口限制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挑战。尽管目前美国未限制英伟达Orin系列和部分高通芯片的出口,但未来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这一局面。然而,小鹏和蔚来都已经在设计自家芯片,效仿特斯拉以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如今,它正试图在自动驾驶领域重演这一壮举。
在迈向完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在驾驶辅助软件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既有像小鹏汽车这样的初创公司,也有华为等技术巨头。为加速创新并降低成本,这些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驾驶行为,引导车辆处理各种交通状况。不过,目前最新的驾驶辅助系统仍需司机保持警觉,并在必要时接管车辆。
尽管中国的这类技术在美国尚未广泛应用,但美国政府对其审查力度正逐步加大。美国政府正调查配备中国软件、能够监控司机并联网的车辆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中国希望实现其成为全球汽车强国的目标,主导这些技术至关重要,这也将对西方和日本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在美国,特斯拉在消费市场的驾驶辅助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相比而言,中国则拥有一些有利条件,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加快技术进展。
中国市场上约有一半的新车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依赖复杂的车载计算机来进行瞬时决策,这需要大量电力。而电动车辆相比汽油车的铅酸电池,能提供更为稳定的电力供应。
此外,许多中国消费者精通科技,但驾驶经验相对较少,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将车辆控制权交给电脑。根据普华永道(PwC)去年的一项调查,8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接受不需要人工操作或监督的自动驾驶,而美国消费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9%。无论是驾驶辅助系统,还是自动驾驶出租车,都是向完全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步骤。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指导方针,促进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地方政府非常愿意帮助企业测试这项技术。他说:“中国的整个生态系统旨在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特斯拉启示
从简约的车内设计到直销模式,特斯拉一直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灵感来源。如今,它在驾驶辅助技术方面也发挥了类似的作用。不过这次,特斯拉的最新技术尚未在中国推出。特斯拉在9月5日表示,目标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将其技术引入中国市场。
特斯拉和中国企业都致力于研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端到端”驾驶辅助技术。这种技术无需依赖高清地图和预设规则,而是通过单一人工智能模型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决定驾驶行为。通过对人类驾驶数据的训练,系统能在理论上自动应对新的道路和情景,尽管业内人士认为,在少见的驾驶情况下,安全性仍然是个挑战。
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公司正大力推进这一领域。小鹏汽车在今年5月推出了自家的端到端驾驶技术,首款使用端到端驾驶软件的比亚迪SUV将于今年上市,而蔚来也计划推出类似技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新车中,超过一半配备了L2和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L2级别的技术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处理转向、加速和刹车,但驾驶员仍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没有取代人类驾驶员
小鹏表示,其端到端驾驶系统已经在中国道路上测试了约640万公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一辆装有该系统的小鹏汽车售价仅为22,000美元。
最近在广州的一次试驾中,一名小鹏员工在十几公里的行程中多次接管车辆。在繁忙的市区道路和较为安静的小巷中行驶时,汽车曾多次遇到需要人工介入的情况。有一次,车辆在尝试左转时,尽管左转信号灯是红灯,仍缓慢向前移动,直到驾驶员接管控制。小鹏的一位发言人解释说,当驾驶员接手时,车辆仍处于左转待转区内。
在大部分行程中,车辆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行驶,最高时速约70公里。刹车和平稳转向的表现令人满意。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表示:“这项技术并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帮助驾驶员减轻疲劳。”小鹏每年在人工智能计算和人才招聘方面的投入达到5亿美元,占其研发预算的三分之二。
由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美国消费者暂时还无法体验中国的驾驶辅助技术。不过,小鹏计划将其软件推向其他海外市场。
美国对中国先进芯片的出口限制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挑战。尽管目前美国未限制英伟达Orin系列和部分高通芯片的出口,但未来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这一局面。然而,小鹏和蔚来都已经在设计自家芯片,效仿特斯拉以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