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职者角度看,汽车行业各个岗位都是怎么样的?

这个问题问的很宏观。汽车行业是个非常庞大、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想弄清楚每个具体细分岗位的信息是不现实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先搞清楚汽车行业的大致全貌,确定细分方向后再去锁定具体岗位信息。从学科角度看,汽车行业哪些方向比较前沿?汽车行业是一个复杂多学科综合的行业,从业者的来源相对比较复杂。除了车辆工程这样对口的二级学科,还有诸如机械、材料、焊接、电子电器、计算机、工业工程、化工、市场营销、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等很多学科可以进入汽车行业工作。不同的学科,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方向,而在当前的局势下,汽车行业各细分方向的人才需求、发展前景等是有较大不同的。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很多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了,比如车身、外饰、内饰、底盘、燃油发动机等,经过多年发展,更多是小修小补,尤其是国内的中低端产品,在机械结构方面缺乏进一步提高的动机。在这些领域,车企逐渐减少人才招聘,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有的人手已经可以把活干好了。与此相反,在新能源三电系统、车载网联、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相关人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车企在校招、社招时,更加倾向这方面的岗位。去年,我与一位传统发动机领域的学弟聊天时得知,某些车企到我的母校招聘,传统发动机方向的硕士一个都没有录取,反而录取了一些计算机、软件、智能网联方向的毕业生。这个现象在以往是没有的,但在未来,车辆方向的毕业生们要越来越习惯这种事情。具体到车企,有哪些岗位可以选择?如果决定要进入车企,那么提前了解一些相关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简单聊一些了解过的岗位,不是很齐全,仅供参考。国内车企主要包含研发、制造、质量、采购、市场营销等几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核心模块,以及物流、基建、财务、法务、人力资源、IT等支持模块。对于车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应尽量选择核心模块就业。核心模块中,又以研发模块最为重要,现在国内各大车企,也都非常看重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研发工作。研发领域涉及范围非常广,一般来说包含下面一些具体细分部门和专业:研发项目管理:负责整个研发项目的项目管理,控制研发进度、预算、风险;整车:负责总布置、整车功能集成等,是整车开发的核心部门;车身外饰:负责白车身结构、开闭件、保险杠、扰流板等车身及外部附件开发;内饰座椅附件:负责内饰、座椅等车体内部附件开发;底盘:负责底盘悬架、转向系统、刹车系统等底盘组件开发;动力集成:负责发动机、变速箱、进排气等动力相关组件开发布置;电子电器:负责整车电器相关设备、线束的开发和布置,一般包括车载网联部分;安全:负责整车安全相关的虚拟验证、碰撞优化等,并负责安全相关零部件开发,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NVH:负责NVH(噪音振动)领域的研发、虚拟验证、实物验证及优化;性能集成:负责整车级性能的定义、分解和验证;性能标定:负责车辆动力系统标定;新能源:负责新能源三电系统的开发匹配;智能驾驶:负责智能驾驶相关软硬件的开发和集成;造型:其实这个不算研发,一般是单独的造型部门,主要从业人员来自工业设计专业;在上述部门和专业里,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是智能驾驶、新能源、车载网联等几个,另外像碰撞安全虚拟验证、NVH虚拟验证等也是待遇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方向。有过几年一线研发经验之后,转型项目管理也是一个选择。整车开发项目管理需要对研发的广度方面了解较多,比较看重沟通和管理能力,对于技术深度方面则要求不那么高。市场营销模块同样是一个可选的从业方向。对于车企来说,如何把车卖出去,是一个甚至比如何把车造出来还重要的话题,因此市场营销模块同样有很多就业机会。市场营销模块主要包含下面一些序列:市场研究:负责市场研究、市场预测、用户调研、竞品研究;产品规划和定义:负责产品型谱规划、生命周期管理、销量价格策略、产品定义;市场管理:负责产品上市策略、传播策略、定价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新品上市培训、促销活动策划等;品牌与公关:负责品牌策略的制定和维护,热点事件传播,媒体管理等;渠道管理:负责销售网络的开拓和管理,建店考核,运营支持等;售后管理:负责售后问题处理、售后技术培训、备件销售、索赔管理等;作者没有制造、质量、采购领域的从业经验,了解不深,这部分就略过。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其他答主的相关回答。有没有可以介绍的岗位细节?笔者可以介绍下自己从事时间最长,了解最深的岗位。所在部门:海外市场部岗位名称:市场研究与产品规划经理,简称产品经理汽车的市场产品规划部门以及产品经理有什么用?对于主机厂来说,开发一款新产品是一项投入和风险巨大的事情,研发成本动辄数亿、数十亿,研发周期也要耗费两三年时间,如果市场表现不佳,巨额的投入就打了水漂,而且浪费了更宝贵的市场机遇。对于很多车企,一款产品的成败甚至能够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比如当年的长城靠一款哈弗H6火遍全国,从一家地方小企业一跃称为SUV巨头;曾经半死不活的广汽传祺,依靠传祺GS4实现了咸鱼翻身;当年如日中天的奇瑞,由于产品换代节奏没跟上市场变化,连续几款产品都没能热卖,从国内销量第一的自主车企沦落为边缘角色…….因此,产品规划部门作为新产品的策源地,在主机厂的重要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沟通公司高层与研发、制造、销售等执行部门的桥梁,负责收集市场信息、编制产品策略,与各部门配合完成整个产品概念的实施落地和上市销售,并且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开发和销售规划。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国内市场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产品的主体定义工作主要是由国内的产品同事负责。我们海外项目产品经理更多是根据不同海外市场的需求,基于国内的基础车型,做差异化的配置梯度调整、特殊配置定义、产品价格与销量定位等等。海外汽车产品经理的工作包括哪些?我司的海外汽车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比较杂,不像国内同行们的工作分的那么细。毕竟国内市场的销量远远大于海外,属于重头戏,而海外市场销量在目前的阶段只算添头,人员配备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市场研究与预测、市场调研、竞品研究、产品定义、营销支持、产品管理等等几大模块。市场研究与预测市场研究是前期的核心工作,主要方式是案头研究,通过公开信息,以及第三方咨询公司等多种渠道获取目标市场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标市场的容量,细分市场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占比,税收和产业政策,排放和油耗政策等等,形成市场研究报告,作为后续产品定义的支撑。像下面这种数据表单,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内容。竞品研究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也非常重要,研究竞品的产品定位、定价策略、传播策略、配置梯度、产品亮点等,并编制报告,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包括很多类型,既有针对具体产品的概念设计调研、上市前调研、上市后调研等,也有针对目标市场的竞品调研、当地汽车消费习惯调研等等。调研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研执行、调研报告输出等等,都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技能。调研工作有时是委托给当地的调研公司执行,有时我们会自己去目标市场开展调研。最后会形成一份包含多种信息的调研报告。有了市场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就可以开展下一步的产品定义工作。产品定义产品定义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形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配置表,编制竞争力分析报告,输出造型相关建议等。产品定义配置表有点类似于汽车之家网站上的配置表,但内容要更细致的多。配置表的车型数量,一般会结合市场需求,形成不同的配置梯度,比如基本型、舒适型、豪华型、旗舰型等等,再综合不同的动力配置,形成若干种动力和配置组合。工程配置表除了我们在面向客户的普通配置表上能看到的动力配置、舒适科技配置之外,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细节配置信息,例如转向系统类型、减震器类型、灯光功能、车窗开闭功能等等,甚至连USB接口的数量和布置信息、衣帽钩的数量和布置等等都会详细的描述。产品经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要放在配置表的编制、细化、完善上面,比如,某个配置是否提供座椅加热通风功能、轮毂是18寸还是19寸、后排是给1个USB还是2个USB等等这种小的配置变化,往往要经过与各个部门的反复拉锯才能明确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不断的与工程、销售、市场、成本、质量等各个部门的同事们撕B,确保产品概念的细化落地。产品定义阶段第二项工作,需要联合研发部门完成详细的竞品分析对比,并出具新产品与竞品的重要属性对比报告,以明确新产品的竞争力优势。这些属性包括产品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乘坐和储物空间、舒适性、操纵稳定性、NVH性能等等N多项属性。这份报告将会输入给工程部门负责属性开发的科室,作为后期产品开发的指标。最后,产品规划工程师还需要提交造型概念建议、色彩纹理方案建议等与造型相关的产出,作为造型设计部门开展新车造型设计的输入。产品定义工作完成,整个产品的细节就基本出来了。但产品规划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后续的研发、生产过程支持、上市销售支持、市场调研工作等等,将会一直延续到产品上市。新产品上市之后,还需要持续关注其市场表现,并制定年款计划、中期改款计划等等,根据市场反馈,对产品的配置、功能、外形、售价等不断的进行调整,直到其退出市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海外产品的这部分工作与国内同行类似, 包括产品定位与竞品设定,销量目标设定,定价范围设定,配置梯度和配置表设定等等。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产品的基础属性已经由国内同事完成了,像外形、内饰设计、颜色、动力总成、基础配置等等我们是无法改动的。毕竟现阶段的自主品牌在海外销量占比极低,为海外市场开发定制的特殊车型,暂时还做不到。能够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基础车型上针对目标市场做一些微调,增加一些海外特殊需求配置和法规配置,梯度根据市场做一些调整等等。比如某些国内车型中配以上才装备ESP,但某些海外市场是法规项,就必须改成全系标配;为了适应寒带国家寒冷的天气,即使是低端车,也需要增加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配置。营销支持新品上市是市场部的核心工作,作为上市团队的一员,产品经理必须为整个上市活动提供全程支持。主要工作内容有新品投放计划编制与确认,各部门工作计划跟进,营销亮点(USP)梳理,协助营销同事编制上市策略,产品培训材料编写及内部培训等等,确保整个新品上市活动的顺利完成。产品管理产品管理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可以把除了其他明确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都丢进去,俗称打杂。产品定义完成后的产品开发阶段性确认、产品需求变更输入、产品状态确认等等,可以算产品管理;产品上市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年款、中期改款方案定义,可以算产品管理;上市活动支持,路试车、试驾车、展车等样车管理,可以算产品管理;订单系统的物料信息维护,订单审批等等,也可以算产品管理;以上各种杂活,也是产品经理每天必须面对的各种任务。汽车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从上面的工作内容介绍,可以看到汽车产品规划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的特点有下面几个:1.持续时间长。产品规划工作覆盖了产品初始策划、到产品上市、各阶段改款、直到产品退市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2.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位置较高,涉及部门广。产品规划部门向上直接与企业高层对接,接受高层的整体企业发展战略,并能够通过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来影响高层的战略决策;向下与研发、制造、市场销售、售后、成本、质量等多个部门对接,推动产品概念的实施落地;3.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前瞻性。一项汽车产品从早期调研,输出预研策略报告,到研发立项,再到完成研发、验证与公告认证、实现量产、上市销售,周期动辄三年以上,规划的产品在三年之后仍然极具竞争力,需要较高的前瞻能力;以上特点,决定了汽车产品经理必须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对于汽车本身的了解自不必说,要跟各个业务部门打交道,基本的汽车理论知识是必备的;极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极强的意志力。能够说服和推动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有时需要顶着巨大的成本和工程难度压力,实现一个极具竞争力的idea,本身就是极具挑战的事情;对于市场风向的敏感,起码要有三年以上的市场前瞻能力,能够预测数年之后的市场风向,对于政策变化也要有极高的敏感性;很强的信息收集、汇总、处理能力,能够在杂乱的信息流中快速的找到关键的数据信息;熟练的excel和PPT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擅长使用透视表等工具分析海量数据,快速的制作出各种条形图、饼状图

Mar 24, 2023 - 22:00
 0
从求职者角度看,汽车行业各个岗位都是怎么样的?

这个问题问的很宏观。

汽车行业是个非常庞大、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想弄清楚每个具体细分岗位的信息是不现实的。

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先搞清楚汽车行业的大致全貌,确定细分方向后再去锁定具体岗位信息。

从学科角度看,汽车行业哪些方向比较前沿?

汽车行业是一个复杂多学科综合的行业,从业者的来源相对比较复杂。除了车辆工程这样对口的二级学科,还有诸如机械、材料、焊接、电子电器、计算机、工业工程、化工、市场营销、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等很多学科可以进入汽车行业工作。

不同的学科,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方向,而在当前的局势下,汽车行业各细分方向的人才需求、发展前景等是有较大不同的。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很多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了,比如车身、外饰、内饰、底盘、燃油发动机等,经过多年发展,更多是小修小补,尤其是国内的中低端产品,在机械结构方面缺乏进一步提高的动机。在这些领域,车企逐渐减少人才招聘,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有的人手已经可以把活干好了。

与此相反,在新能源三电系统、车载网联、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相关人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车企在校招、社招时,更加倾向这方面的岗位。

去年,我与一位传统发动机领域的学弟聊天时得知,某些车企到我的母校招聘,传统发动机方向的硕士一个都没有录取,反而录取了一些计算机、软件、智能网联方向的毕业生。这个现象在以往是没有的,但在未来,车辆方向的毕业生们要越来越习惯这种事情。

具体到车企,有哪些岗位可以选择?

如果决定要进入车企,那么提前了解一些相关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简单聊一些了解过的岗位,不是很齐全,仅供参考。

国内车企主要包含研发、制造、质量、采购、市场营销等几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核心模块,以及物流、基建、财务、法务、人力资源、IT等支持模块。对于车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应尽量选择核心模块就业。

核心模块中,又以研发模块最为重要,现在国内各大车企,也都非常看重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研发工作。

研发领域涉及范围非常广,一般来说包含下面一些具体细分部门和专业:

  • 研发项目管理:负责整个研发项目的项目管理,控制研发进度、预算、风险;
  • 整车:负责总布置、整车功能集成等,是整车开发的核心部门;
  • 车身外饰:负责白车身结构、开闭件、保险杠、扰流板等车身及外部附件开发;
  • 内饰座椅附件:负责内饰、座椅等车体内部附件开发;
  • 底盘:负责底盘悬架、转向系统、刹车系统等底盘组件开发;
  • 动力集成:负责发动机、变速箱、进排气等动力相关组件开发布置;
  • 电子电器:负责整车电器相关设备、线束的开发和布置,一般包括车载网联部分;
  • 安全:负责整车安全相关的虚拟验证、碰撞优化等,并负责安全相关零部件开发,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 NVH:负责NVH(噪音振动)领域的研发、虚拟验证、实物验证及优化;
  • 性能集成:负责整车级性能的定义、分解和验证;
  • 性能标定:负责车辆动力系统标定;
  • 新能源:负责新能源三电系统的开发匹配;
  • 智能驾驶:负责智能驾驶相关软硬件的开发和集成;
  • 造型:其实这个不算研发,一般是单独的造型部门,主要从业人员来自工业设计专业;

在上述部门和专业里,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是智能驾驶、新能源、车载网联等几个,另外像碰撞安全虚拟验证、NVH虚拟验证等也是待遇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方向。

有过几年一线研发经验之后,转型项目管理也是一个选择。整车开发项目管理需要对研发的广度方面了解较多,比较看重沟通和管理能力,对于技术深度方面则要求不那么高。

市场营销模块同样是一个可选的从业方向。对于车企来说,如何把车卖出去,是一个甚至比如何把车造出来还重要的话题,因此市场营销模块同样有很多就业机会。市场营销模块主要包含下面一些序列:

  • 市场研究:负责市场研究、市场预测、用户调研、竞品研究;
  • 产品规划和定义:负责产品型谱规划、生命周期管理、销量价格策略、产品定义;
  • 市场管理:负责产品上市策略、传播策略、定价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新品上市培训、促销活动策划等;
  • 品牌与公关:负责品牌策略的制定和维护,热点事件传播,媒体管理等;
  • 渠道管理:负责销售网络的开拓和管理,建店考核,运营支持等;
  • 售后管理:负责售后问题处理、售后技术培训、备件销售、索赔管理等;

作者没有制造、质量、采购领域的从业经验,了解不深,这部分就略过。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其他答主的相关回答。

有没有可以介绍的岗位细节?

笔者可以介绍下自己从事时间最长,了解最深的岗位。

所在部门:海外市场部

岗位名称:市场研究与产品规划经理,简称产品经理

汽车的市场产品规划部门以及产品经理有什么用?

对于主机厂来说,开发一款新产品是一项投入和风险巨大的事情,研发成本动辄数亿、数十亿,研发周期也要耗费两三年时间,如果市场表现不佳,巨额的投入就打了水漂,而且浪费了更宝贵的市场机遇。

对于很多车企,一款产品的成败甚至能够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比如当年的长城靠一款哈弗H6火遍全国,从一家地方小企业一跃称为SUV巨头;曾经半死不活的广汽传祺,依靠传祺GS4实现了咸鱼翻身;当年如日中天的奇瑞,由于产品换代节奏没跟上市场变化,连续几款产品都没能热卖,从国内销量第一的自主车企沦落为边缘角色…….

因此,产品规划部门作为新产品的策源地,在主机厂的重要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沟通公司高层与研发、制造、销售等执行部门的桥梁,负责收集市场信息、编制产品策略,与各部门配合完成整个产品概念的实施落地和上市销售,并且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开发和销售规划。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国内市场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产品的主体定义工作主要是由国内的产品同事负责。我们海外项目产品经理更多是根据不同海外市场的需求,基于国内的基础车型,做差异化的配置梯度调整、特殊配置定义、产品价格与销量定位等等。

海外汽车产品经理的工作包括哪些?

我司的海外汽车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比较杂,不像国内同行们的工作分的那么细。毕竟国内市场的销量远远大于海外,属于重头戏,而海外市场销量在目前的阶段只算添头,人员配备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市场研究与预测、市场调研、竞品研究、产品定义、营销支持、产品管理等等几大模块。

市场研究与预测

市场研究是前期的核心工作,主要方式是案头研究,通过公开信息,以及第三方咨询公司等多种渠道获取目标市场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标市场的容量,细分市场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占比,税收和产业政策,排放和油耗政策等等,形成市场研究报告,作为后续产品定义的支撑。

像下面这种数据表单,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内容。


竞品研究


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也非常重要,研究竞品的产品定位、定价策略、传播策略、配置梯度、产品亮点等,并编制报告,是我们的基本技能。


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包括很多类型,既有针对具体产品的概念设计调研、上市前调研、上市后调研等,也有针对目标市场的竞品调研、当地汽车消费习惯调研等等。调研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研执行、调研报告输出等等,都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技能。



调研工作有时是委托给当地的调研公司执行,有时我们会自己去目标市场开展调研。最后会形成一份包含多种信息的调研报告。


有了市场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就可以开展下一步的产品定义工作。


产品定义

产品定义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形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配置表,编制竞争力分析报告,输出造型相关建议等。

产品定义配置表有点类似于汽车之家网站上的配置表,但内容要更细致的多。配置表的车型数量,一般会结合市场需求,形成不同的配置梯度,比如基本型、舒适型、豪华型、旗舰型等等,再综合不同的动力配置,形成若干种动力和配置组合。

工程配置表除了我们在面向客户的普通配置表上能看到的动力配置、舒适科技配置之外,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细节配置信息,例如转向系统类型、减震器类型、灯光功能、车窗开闭功能等等,甚至连USB接口的数量和布置信息、衣帽钩的数量和布置等等都会详细的描述。

产品经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要放在配置表的编制、细化、完善上面,比如,某个配置是否提供座椅加热通风功能、轮毂是18寸还是19寸、后排是给1个USB还是2个USB等等这种小的配置变化,往往要经过与各个部门的反复拉锯才能明确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不断的与工程、销售、市场、成本、质量等各个部门的同事们撕B,确保产品概念的细化落地。


产品定义阶段第二项工作,需要联合研发部门完成详细的竞品分析对比,并出具新产品与竞品的重要属性对比报告,以明确新产品的竞争力优势。这些属性包括产品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乘坐和储物空间、舒适性、操纵稳定性、NVH性能等等N多项属性。这份报告将会输入给工程部门负责属性开发的科室,作为后期产品开发的指标。

最后,产品规划工程师还需要提交造型概念建议、色彩纹理方案建议等与造型相关的产出,作为造型设计部门开展新车造型设计的输入。

产品定义工作完成,整个产品的细节就基本出来了。但产品规划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后续的研发、生产过程支持、上市销售支持、市场调研工作等等,将会一直延续到产品上市。

新产品上市之后,还需要持续关注其市场表现,并制定年款计划、中期改款计划等等,根据市场反馈,对产品的配置、功能、外形、售价等不断的进行调整,直到其退出市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海外产品的这部分工作与国内同行类似, 包括产品定位与竞品设定,销量目标设定,定价范围设定,配置梯度和配置表设定等等。

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产品的基础属性已经由国内同事完成了,像外形、内饰设计、颜色、动力总成、基础配置等等我们是无法改动的。毕竟现阶段的自主品牌在海外销量占比极低,为海外市场开发定制的特殊车型,暂时还做不到。

能够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基础车型上针对目标市场做一些微调,增加一些海外特殊需求配置和法规配置,梯度根据市场做一些调整等等。

比如某些国内车型中配以上才装备ESP,但某些海外市场是法规项,就必须改成全系标配;为了适应寒带国家寒冷的天气,即使是低端车,也需要增加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配置。


营销支持

新品上市是市场部的核心工作,作为上市团队的一员,产品经理必须为整个上市活动提供全程支持。主要工作内容有新品投放计划编制与确认,各部门工作计划跟进,营销亮点(USP)梳理,协助营销同事编制上市策略,产品培训材料编写及内部培训等等,确保整个新品上市活动的顺利完成。


产品管理

产品管理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可以把除了其他明确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都丢进去,俗称打杂。

  • 产品定义完成后的产品开发阶段性确认、产品需求变更输入、产品状态确认等等,可以算产品管理;
  • 产品上市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年款、中期改款方案定义,可以算产品管理;
  • 上市活动支持,路试车、试驾车、展车等样车管理,可以算产品管理;
  • 订单系统的物料信息维护,订单审批等等,也可以算产品管理;

以上各种杂活,也是产品经理每天必须面对的各种任务。


汽车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

从上面的工作内容介绍,可以看到汽车产品规划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的特点有下面几个:

1.持续时间长。

产品规划工作覆盖了产品初始策划、到产品上市、各阶段改款、直到产品退市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2.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位置较高,涉及部门广。

产品规划部门向上直接与企业高层对接,接受高层的整体企业发展战略,并能够通过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来影响高层的战略决策;向下与研发、制造、市场销售、售后、成本、质量等多个部门对接,推动产品概念的实施落地;

3.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前瞻性。

一项汽车产品从早期调研,输出预研策略报告,到研发立项,再到完成研发、验证与公告认证、实现量产、上市销售,周期动辄三年以上,规划的产品在三年之后仍然极具竞争力,需要较高的前瞻能力;

以上特点,决定了汽车产品经理必须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

  • 对于汽车本身的了解自不必说,要跟各个业务部门打交道,基本的汽车理论知识是必备的;
  • 极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极强的意志力。能够说服和推动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有时需要顶着巨大的成本和工程难度压力,实现一个极具竞争力的idea,本身就是极具挑战的事情;
  • 对于市场风向的敏感,起码要有三年以上的市场前瞻能力,能够预测数年之后的市场风向,对于政策变化也要有极高的敏感性;
  • 很强的信息收集、汇总、处理能力,能够在杂乱的信息流中快速的找到关键的数据信息;
  • 熟练的excel和PPT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擅长使用透视表等工具分析海量数据,快速的制作出各种条形图、饼状图、气泡图等,并逻辑性的表达出来。由于我们整天与PPT死磕,经常会被研发的同行们鄙视为PPT工程师,哈哈;
  • 最后,就是对于汽车本身的热爱了,没有对产品本身异乎寻常的热爱,没有吹毛求疵、钻牛角尖的精神,我觉得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

汽车行业岗位的晋升是怎样的?

在我职业生涯中,曾经有两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职场的成功对新人有很多值得借鉴意义。

第一位是技术专家,用A君来代指。

A君年龄比我大挺多,大概45岁左右,从事新能源汽车EMC(电磁兼容性)开发工作。

他的职业生涯从外企起步,早在新能源新车浪潮很久之前,就在工业EMC领域打拼了。超过十年的从业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跨行业的EMC领域实战经验,先后担任过售前售后技术支持、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多个职位,但一直都在EMC这个领域深耕。

前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热,汽车行业对于EMC的重视程度突然提高了。A君借助造车新势力大肆扩张的机会进入某家新能源主机厂,从跨领域的EMC专家转型成为新能源汽车EMC专家,薪资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个时候,他的年龄已经接近40岁了。

随后几年里,A君辗转了几家国内的大型主机厂,仍然从事EMC的老本行,是新能源行业里数得着的电磁兼容性专家,各种行业专家会议都会邀请他出席,在行业里积攒了深厚的人脉。A君虽然已年近45岁,但在企业里被视作定海神针一样的人物,不仅没有所谓的中年职场危机,还不时有猎头联系试图高薪挖角。

A君对业界常见技术方案、常见问题类型了然于胸,在各个知名供应商都有熟人,甚至在高校、科研圈也有人脉,普通问题自己出马轻松搞定,稍有难度的便可以借助于自己的多种外部资源解决。

以我的理解,A君之所以能够在这个年纪仍然是职场上的中流砥柱,得益于他在自身领域的深耕。这种深耕不仅仅是狭义的技术钻研,更重要的是对项目经验的积累、解决问题方法论的熟练应用、对行业全貌的掌握、对业界资源的建立和利用等等。

第二位是高级管理者,用B君来代指。

B君也是40多岁的年纪,从事整车开发项目管理工作。

整车开发是一项跨专业领域、跨部门、需要协调多种资源合作的项目,单个项目涉及数百甚至上千研发人员,涉及上百家外部协作供应商,工作内容千头万绪。

B君是在某项目问题大量爆发,濒临崩盘时临危受命,加入团队的。这个项目由于前期管理混乱,换过多个项目经理,工作流程不清晰,工作责任界面不明确,各个专业部门相互指责推诿,推进到某个节点时已经难以为继。

B君到任之后,并没有马上颁布新的工作办法或者命令,而是先用了1个月的时间做了深入调研,与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谈话,查找问题。1个月之后,B君已经形成了初步工作思路。他召集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会,同时也邀请到了几位高层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上,B君展示了一份长达100多页的PPT,包含了这一段时间的问题调研结果,工作问题痛点展示,问题分析,工作流程和架构优化建议等等一系列内容。会议结束时,高层领导对B君的工作思路和方案给予了认可,并授权B君按照这个方案实施改进。在随后的几个月里,B君对项目所属各部门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工作流程也按照新方案重新优化,项目得以重新顺畅的执行,并且赶上了之前拉下来的节点。

B君与笔者的私交不深,对于他的职业发展历程我不甚了解,大部分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工作上的合作接触。从他工作的风格来看,他属于典型的专业型Leader,主要特点有:

  • 专业素质强,项目经验丰富,对于项目开发的广度和流程非常熟悉;
  • 善于收集、分析问题,为期一个月的调研,约谈了多个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员工,不长时间就做好了“把脉”的工作;
  • 善于解决问题,针对“把脉”出来的问题,快速给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案,并且从后期的执行看方案思路正确,效果良好;
  • 善于向上管理,在实施变革前充分与高层沟通,在会议上邀请高层为其即将开展的变革背书,消除潜在的阻力;
  • 执行力强,改革方案宣贯后,快速的得到了执行,效果明显;



我是阿福,汽车行业老司机,曾任职某世界500强车企海外产品经理,现从事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

点赞关注,获取第一手汽车行业信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阿福说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4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汽车行业哪个岗位能拿高薪?
汽车行业有多少种岗位,能介绍下吗?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

李芷晴 https://tszching.uk